凝固:张方白

作者:漫艺术 2018年10月17日7498 次阅读


凝固-张方白
2018.10.14 — 11.15
策展人 陈孝信
奥赛画廊
上海市瑞平路230号保利时光里L1-026




2018年10月14日16:00,“凝固:张方白个展”在上海奥赛画廊开幕。



凝固-7 Solidification No.7

150×25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2


傲立-3 Stand No.3
150×2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7



蓝天-3 Sky No.3
200cmx3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7



黑鹰-5 Ink Eagle No.5 
150x1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4



塔-1 Tower No.1 
200×100cm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5




根-2 Root No.2

200x3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8

傲立 Stand
200×3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2




翱 Soaring
180×16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3



批评家、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陈孝信,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江乃兵,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科布伦茨)馆长、德国美术馆博物馆协会主席贝阿特•莱芬莎特,中华艺术宫馆长李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著名画家周长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奥赛画廊董事长蔡彭城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陈孝信、江乃兵、张晓凌、贝阿特•莱芬莎特、余丁、周长江先后致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宣读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的贺信。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方白,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多年来,他坚守在黑白意象的世界里独立思考,笔耕不辍。他的作品达到了不同于其他画家的思想高度,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占有了不可取代的一席之位。此次展览名为“凝固”,是继今年7月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凝固:张方白个展”移师中国的又一次亮相,共展出其近期创作的油画、水墨作品近30幅。






“文脉当代:超写意中国个案”是陈孝信对张方白的定义。他认为,30年来,张方白一直特立独行、自主坚持于文脉当代的观念性架上创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既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写意、大写意、新写意,而是在融通古今中外独具一格。同时,他又是一位静心沉炼的道士,他赋予了鹰、塔等物象以强烈深刻的精神性内涵、悲剧性的意蕴与大生命的壮美。这二者之间近乎完美的相结合。






张方白1987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时,正逢风起云涌的‘85美术运动进入胶着阶段。张晓凌认为,张方白是从‘85美术大潮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以个性化、本土化的语言探索,保持对精神世界的表达欲望,以及对事物本质探究的兴趣,构成了他艺术观的中轴。他回归艺术本体的探索是对新潮美术反拨,但同时又继承了新潮美术的悲剧精神。大约从1996年的《鹰》系列开始,方白的语言结构与创作轨迹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向,呈现出全面向传统文化正溯复位的趋势,他由西方本位转向中国本位,试图探讨一种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一直坚持到今天。他说到:“张方白的绘画探索印证了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主体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作品的当代性本身是对当代绘画的一种挽救,证实了绘画在当代社会精神生活中、在精神体系的塑造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贝阿特•莱芬莎特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上海参加展览开幕式暨研讨会,她谈道:“在第一次看到张方白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在画面中有许多对立的事物,这些对立的事物中充满着艺术性、力量感,给观众带来直接并且无法抗拒的冲击,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张方白创造了强有力的图画空间,内中的感情和情绪仿佛攀升到制高点,并且看上去与时空隔离。作品的抽象不是来自于模糊不清的虚空,而是基于对具有独特绘画准则的传统中国绘画知识的掌握。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西方油画的元素,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古与今、中与西的交融中体现了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在此次展览中既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美术的一种批评和来自于他个人情感上的共鸣,我想这样的展览和交流是对于中德两国艺术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方白喜欢画死亡的鹰、老的屋、旧的塔、破的罐、残的根,没有一个是正面阳光、充满活力的题材。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具有吸引力?彭锋认为,张方白作品的魅力是在于对某种根源的探究或提问。就像中国人喜欢讲根本,西方人喜欢讲形而上,这些题材和意象是在现世世界之外对某种终极问题的询问,是用一种特别直白的方式对死亡的提问。死亡就是终点,也就是根本。张方白对根本着迷。他之所以用尽量少的颜色画尽量少的题材,源于他根本本身的单纯和朴拙,也正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崇高感、悲剧性,带有明显的哲学气质。看他的作品,会让我们思考一些纯粹性、本质性的问题,排除了生活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干扰,这也是张方白作品中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地方。如果说今天
的当代艺术还蕴含着某种艺术性的话,那或许不是其表面的美,也不是简单的观念,而是某种我们向往但并不能确知的表达。






作为相识30年的湖南老乡,余丁说:“张方白的作品直指艺术的本质,充满了张力,他的作品中没有多少颜色,只有黑与白,但是黑白却代表了无限大和无限小。20多年来,他坚守着同一个母题,目标只有一个——找到事物的本质。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动荡的年代,但张方白仍然保持了一颗纯真的心,他坚守着东方的美学、艺术和精神,以坚持不懈的执念和充满文化自信的执着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横跨西东,从西方的抽象到中国的意象,但是又无问东西。”






张方白以东方的思想与方位,清晰地标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向。正如诸迪的贺信中所言:张方白骨子里的东方气质和追求使他最终走上了不同于西方表现或抽象表现主义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表现主义”的面貌。 在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残缺、孤寂的存在感,那种类似中国没骨画的笔法墨法的书写性,那种在形象与抽象边界之间的游走,都使人们能够看到中国古典美学的品格,看到梁楷、八大山人等的艺术气质和独立不羁的生命尊严,受到学界的关注,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地位,并通过在欧洲等地的展览,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独立思考。








/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Scene



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陈孝信开幕式上致辞


江乃兵开幕式上致辞

张晓凌开幕式上致辞

贝阿特•莱芬莎特开幕式上致辞

余丁开幕式上致辞

周长江开幕式上致辞


郑文代诸迪宣读贺信

张方白致答谢辞


蔡彭城宣布展览开幕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张方白| Zhangfangbai


1991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1991-1995 任教于衡阳师范学院

1995-2001 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1-2018 任教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艺术系

2018至今 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