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 : 干净的风景
专题艺术家周一清
1952 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76 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1977-1986 年 任无锡书画院专职画家。
1989 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研究生班。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林荫道 100cm x 80cm 布面油画 2017
干净的风景
文 _ 胡少杰
当下绘画已然变成了很多人眼里过时的艺术语言,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手段,绘画这道门变得越来越窄,而风景写生,又是收得更窄的一道门。门外越来越热闹,门里越来越冷清。坚持画风景,便要顶得住这热闹,守得住这冷清。守得住冷清的人一般都具有干净的心地,但是身处今天这样一个芜杂繁乱的时代,干净的心地实在难以保持,因为在膨胀的时代欲望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安守内心的清静,在如此语境之下的当代艺术,自然也是充斥着野心和欲望,变得同样的芜杂,甚至粗鄙。
那么周一清就更应该被这个时代所珍视,在今天,如此干净的绘画着实太过少见了。
艺术本身是多元的,也是自由的,它可以被不断赋予各种新的价值,彰显新的观念,但是艺术的本质终究是朴素的,是平实的,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作达成诉求的手段,甚至当成虚晃的借口,那么肯定是在背离真正的艺术。周一清在艺术上的用心是干净的,不掺丝毫策略的。这么多年来坚持不移地进行风景写生,不为周遭起起落落的各种风潮所动,埋头不断锤炼与纯化自己的艺术语言,朝着心中的追求一步步靠近,既坚定,又安然。如此心境下,所画风景,定然也是极致的干净,不带任何欲望。
红杉树 60cm x 80cm 布面油画 2017
没有欲望也就定然不会带着功利之心对待绘画,画中也就没有了习气,更不见火气。周一清所画草木房舍,野径荒山入眼皆是寻常风景,画面铺陈的也冷静平淡,用笔和轮廓尽显朴拙,色调也沉静不事张扬。在语言上周一清回归到了最原初的状态,从而尽可能得消除它的约束,滤除它过多的痕迹,让表达回到了纯粹,也让观看回到了纯粹。纯粹地观看对于绘画,对于写生极其重要,因为绘画终究是来自于视觉,视觉是绘画最初的目的,因而观看方式注定了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而这种纯粹地观看方式其实脉络可循,从东方的宋元山水,到西方的塞尚以及莫兰迪,都是以一种纯粹地观看来面对大到天地山川,小到寻常事物,画面也都一致的纯澈,毫无火气与习气。而绘画走到今天,还有如此追求并且如此接近的人少之又少,周一清算是一个。
绘画终究是人的一种行为,如何处理个人精神和绘画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分寸的问题,而分寸的问题往往都是难题。周一清却大巧若拙,轻松化解了这个难题。在他的绘画中,语言和个人精神或者情绪都被降到了零度,你在外在的画面之中寻不得丝毫痕迹。如此并不是说周一清的绘画完全是超脱个人精神和绘画语言的,而是因为周一清把两者尽皆化在了画面之中,相互消解又相互生发,从而合二为一。
纯粹自然的绘画语言和冲淡平实的个人性格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并非是造就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必备的条件,但是在周一清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最本真的样子,看到了最纯粹的绘画,看到了最干净的风景。也许这并不是我们平时认知和经验中对于艺术最有理有据的评判标准,或者它注定成不了这个时代最主流的艺术样式,但是却最接近人内心,也最接近艺术的本质。而如果所谓好的艺术的标准是背离人的内心和艺术的本质的,这是否可以说明这个时代以及它的主流认知已经背离了真相?不得而知。
在今天这个迅疾的时代,物质欲望和功利之心填充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在我们的视觉和心灵都逐渐麻木蒙尘的时候,周一清的绘画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洗涤,洗尽了满眼虚假繁华,洗尽了满心的贪婪妄念。在周一清干净的风景前,眼中见清白,内心归安宁。
巷子 40cm x 60cm 布面油画 2017
关于周一清
文 _ 苏童
周一清在他的朋友圈中是一个公认的好人,人们谈起周一清,会不约而同地赞美他的人品。所有的好人都给别人以安全感和信赖感,但是一个隐藏的事实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好人的头衔从来都是暧昧的,甚至是危险的,它基本上不会给你带来什么福音,相反,会让你处于一个扭曲的有失公允的处境中——某种偏见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尽管三缄其口,但人们紊乱的世界观和机械的艺术观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异香扑鼻的毒气,我们身边经常弥漫着这种毒气,在集体化的理性晕眩中,谬误以深刻而独特的姿态大行其道,很多人以哲学家的声调自信地宣称,艺术,从来都是坏孩子的游戏。
幸运的是,凡是偏见终将被颠覆,无论这偏见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无论这偏见能够盛行多久。是什么可以颠覆偏见?不是任何观念,一种观念不能有效地颠覆另一种观念,颠覆偏见,最终要依靠活生生的艺术范例,活生生的个人和作品。多年以后,当周一清的作品以缓慢而厚重的力量打动人们时,相信很多人会若有所思,随之会发现另一个被遮蔽的真理,“好孩子”不会吃亏,他们必然会拥有自己的“天堂”。这“天堂”就在阳光之下,原野之上,这天堂近在咫尺,却是“坏孩子们”进不去的,因为有一道奇妙而神秘的门禁,验证进入者的心灵和气质,洁净,本真,朴素,我们可以设想,这是门禁的密码。
我们也可以设想,周一清知道这个密码,他侧身进入的,最初是一道窄门,窄门令人不安,但是一个好艺术家天生是要选择窄门的,因为天堂隐藏在窄门之后,周一清发现了这个真理,他让自己消失在一扇窄门之后。如此,周一清成为了周一清,如此,我们今天看到了周一清那么多的风景画,那么多关于阳光与原野的记录。
当然,这是我的猜想,善意的猜想也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偏见。不知为什么,周一清的艺术气质让我想起了梭罗,周一清沉浸其中的世界让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他们都是容易被晨雾暮霭树林草叶打动的人,也许,周一清就是一个绘画的梭罗?只不过,与梭罗相比,他一直处于旅行之中,他的“瓦尔登湖”遍布南方与北方。一个人如果迷恋土地,土地必然会以最崇高的方式爱抚他回报他,旁观者可以从两者之间中发现一种爱的关系,这关系来之不易,会在某些瞬间激发最美好的艺术之光。周一清是沐浴了艺术之光的。我从他的作品中总是读出一种低沉而清晰的语言,这语言深藏于土地的母腹,以景物作喉舌,从色彩与线条中幽幽地渗透出来,细细辨别,那语言有微风的音色,阳光的质地,有树林或者草垛的气味。
冬天的树 45cm x 60cm 布面油画 2016
很少有人像周一清这样,多年如一日,固执而坚定地描绘着风景,从南方到北方。但是,他的风景一直在微妙地变化着,寻求更完美更宏阔的气象。即使是一个外行,你也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一种孜孜求变的艺术流程,这流程的节奏被理性地控制着,忽快忽慢,允许旁枝逸出,事后精心修剪打理,从光线,色彩到构图的运筹帷幄,不难看出周一清的一片苦心。
早在 2000 年的《天目湖写生》,周一清就曾经有一个大胆的试探,忽略光线,用单一的黄褐色调子铺陈山坡与树林,因为是试探,并不需要坚持,在其后几年的创作中这样的手段又被有意放弃了。《陆郎写生》是2004年的作品,房屋突然以异常清晰的面目出现,乡间充满了绿色与金黄色,还有节制的用心良苦的红色,舒缓宁静中透出一股隐隐的热烈。
景区里的渔船 45cm x 60cm 布面油画 2015
《南屏写生》和《武夷写生》应该是周一清 2005 年至2006 年福建之旅的收获,这一年的作品似乎是周一清的一个高峰。《南屏写生》捕捉着最美的光线,乡村景色充满了隐隐的金黄色的暮霭,而在《武夷写生》中,周一清忽然转身,果断地放弃了光的运用,山与树已经充满大胆的水墨感,色彩构图令人意外而欣喜,这一年,周一清有点变了。
《山西碛口写生》完成于 2008 年,由于对黄土高坡天然的敬意,色彩与线条统统模仿自然,貌似粗粝,其实细腻地讲述着黄土高坡上的逝水流年。山西过后,还是山西。《杀虎口写生》系列是 2009 年的作品。杀虎口这个地名令人印象深刻,而周一清在此则显示了他创作中最澎湃的艺术冲动,以及开拓自我的决心。《山村》《西门》《干河》《杀虎口外》《塞外早春》舍弃了暖色,一股难言的萧瑟荒凉,不同凡响,令人震撼,由于那萧瑟荒凉是被画家一双温暖的眼睛爱抚过的,所以,料峭寒风中吹拂着点点暖意,又几乎令人感动。
水田 40cm x 35cm 布面油画 2017
远处的红山 40cm x 35cm 布面油画 2017
周一清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好。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可能无足轻重,只是我又一个美好的偏见。我读周一清的自传性文字读得津津有味,缅怀过去通常会泄露缅怀者现时的信息。周一清最初的艺术生涯甚至让我联想到著名的《天堂电影院》里的那个西西里少年,有的人注定要被艺术与美所启蒙,然后被俘获一生。所有艺术家都有他的纯真年代,只不过,并不是所有艺术家对于这份纯真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善于遗忘也许是一种气度,无法遗忘则是一种道德。我不知道这样的判断是否过于主观,我始终觉得周一清的内心,是一颗感恩的心,对于自己一生与艺术捆绑,他充满了感恩之心。
艺术需要艺术家拥有一颗什么样的灵魂?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吗?
我认为需要。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有人描述单纯之美,对于世人,它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温暖,只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温暖感兴趣。我们当然需要温暖。温暖是一种伟大的主题,作为整个世界最美好也最舒适的体温,它很多时候被欲望横流的世界所惊吓,会从喧嚣的人群中逃逸,向着大自然逃亡,但我们终究是幸运的,有些艺术家因此追随而去,像周一清这样的人,他们深入荒野,穿越风景,逆行的身影引领我们的目光,我们注视着原野上那些孤独的写生者,看那片温暖如何被最深入地挖掘,被最精确地放大,这无疑是我们唯一高尚的业余爱好了。
三十二堡 45cm x 60cm 布面油画 2017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nart123@sina.com
本周热门
更多- 01 陈文骥:边缘化是我的生存习惯
- 02 谭平 : 从空间里长出来的绘画
- 03 徐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光亮
- 04 尹朝阳 : 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
- 05 丁立人:我画《西游记》
- 06 徐累: 普适的内观
- 07 沈勤:放逐的诗意
- 08 武艺:内观与旷达
- 09 岳敏君:持续虚无
- 10 尚扬 :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