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新潮以来的艺术创作”王焕青个展隆重开幕

作者:漫艺术 2019年03月04日9470 次阅读


王焕青:85新潮以来的艺术创作” 于2019年3月2日在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全部五个展厅呈现艺术家王焕青自1982年以来的重要作品,涉及油画、装置、影像、纸本等多种创作媒介。作为艺术家的首次回顾展,展览分为“I.纯真的欢乐颂(1982-1988)、II.哀伤无处逃离(1990-2008)、III.微暗之火(2009-2018)、IV.轻声低语(纸本与手稿)、V.沉重的肉身(装置)、VI.假面舞会(影像)”等六个章节,以编年史的方式结合不同类型的创作主题,对王焕青自“85美术新潮运动”以来的创作脉络进行系统性的学术梳理,既试图探究其艺术生成路径及其美学成因,同时也可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诠释和实践“85艺术精神”的一个独特个案。



现场导览




I . 纯真的欢乐颂 (1982-1988) | C 厅

经验过的事物不见得都值得回忆。那些时隐时现的记忆,连接了哪些切身的感受才至关重要。这些感受如此荒芜、含混,以致你不得不承认它们更接近文学或电影。绘画能做的,是不要装作能抓住事物。我能抓住的,仅仅是意识之中自己尚未理解的那些部分。

——王焕青

II . 哀伤无处逃离(1990-2008) | B 厅

我不喜欢把忧虑带到画里来,情绪不是有价值的东西,精神性才是。但精神是有焦点的,它是从某种事物或情境内部向外放射的力量,遭遇了特定的心灵,才激起反响。我描绘了某种东西,它由线条和色彩构成图像,如果不被识别,它仅仅是略带悲观情绪的绘画。

——王焕青

III . 微暗之火 (2009-2018) | A 厅

看着这些黑黢黢的作品,似乎看到自己内心深处忧郁而绚烂的黑暗。它们在给我享受的同时,也带来私自的成就感。在我心里,这些作品是画给自己看的,是在回味与神在一起的某些时刻。经历的凡俗事物、每一种人生感触、所爱和爱你的人,都是神性对自己的照耀。

——王焕青

IV . 轻声低语 (纸本与手稿) | D/ E 厅

这些画不是对某个具体场景的描绘,而是某种事物遗落了细节的概念。它们不是草图,而是一段思绪的视觉化。它们不是“创作”,是作品。它们是开始,也是结束。我把这类手稿看做是原始图像,只表示从我这儿发源了一种视觉活动,与存在有关,与心灵有关,与无知有关。

——王焕青

我并不试图建立自己的素描,我觉得由对“观看”的回忆所激发的初始感觉比素描方法重要得多。由这儿出发,更便于抵达事前并不知道的地方。让绘画过程把自己带到事先并不知道的地方既是一种奇异的精神旅途,也是绘画的必要性。

——王焕青

V.沉重的肉身(装置)| A 厅

VI.假面舞会(影像)| A 厅




尚扬谈王焕青:唐吉诃德的门徒


……王焕青既延续八五时期所有应该概括的东西,并且一直在拓宽自己的前路,而且到今天他的作品还有这么强的冲击力、震撼力、创造力。我觉得蜂巢选对了一个标本


“85思潮”到今天能够坚持这种艺术精神的人其实很少了。我要谈的“85艺术精神”,就是对艺术那种热烈的追求和一种纯净的东西在驱动,他们面对非常现实的世界,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过于浪漫,甚至被称为疯子。这些人用纯真所做的艺术,一定有很强的力量。驱使王焕青的就是一种很纯真的东西。他的性格里有些唐吉诃德式的东西,就是面对风车、面对空无,可以勇敢地往前冲上去。焕青在今天还有这种精神。

——尚扬


唐吉诃德的门徒

——尚扬谈王焕青

I. 一位知识份子型的艺术家

谈焕青,有很多话要谈。从一开始认识焕青到今天,有几个东西交织在一块,一是我很尊重他,另外就是跟他交往起来很温馨。

艺术家王焕青进行纸本创作

我们交谈当中总是有知识上的交汇,除此以外,有些情怀上的一致,谈起话来我们特别无拘,交往起来有一种30年代人们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态度。“30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感觉很依恋。如何形成这样一个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怎么会恰恰在那个时候形成那样一种风气?是因为那时候有一批人,他们很尊重自己、很尊重自己的文化、也很尊重这个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很尊重每一个别人。所以这些人当他富有知识的时候,这种尊重就放在他们心里,形成在文字上边,或者在他们的作派上边。

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仍然想在今天找到一些类似的知己,在私交里面还保留类似这样一些趣旨和迹象,在交往间找到一些同类。能够感觉到,交谈以后并不是互相之间有利益可求,而只是求着内心那种欣慰,觉得有谈话的知音,有艺术上趣旨相同的人,有理解者。

我觉得谈前面一番话,是因为这个时代很难找到这些人,但是恰恰就在我的工作室旁边,焕青作为我很早认识的朋友,他就是那位趣旨相同的人,他就在我们小区里,所以感到很欣慰。

当然来这里和他去我那里都是看画、看作品。我们可以面对作品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种东西在很多同道那里可能已经不复寻得了。

II. 从85时期延续至今的艺术精神

我知道焕青是因为1985年的“85思潮”,我当时也是其中一份子,虽然我的作品少有直接参加,但是我是一个鼓动者,我比他们年纪稍微大一点,我在湖北武汉。不谦虚地说,在武汉我是一个推动者,而且我把周边年轻朋友都组织起来。因此,也就关注中国其他地方的艺术,比如说河北的米羊画室。米羊画室的三个人我一直很关注,当然这里边首先是王焕青,再就是乔晓光与段秀苍。那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三个人里,焕青他所表现质地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当时的心气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突破禁锢,也就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对艺术上的禁锢,到了文革期间更是无以复加,文革之后好不容易开始有点流动,大家希望流动得能更快一些,最后能够把堤坝冲决,冲破藩篱。所以觉得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就需要一批人,集体起来做一件事情,就是合力起来把该推倒的推倒,那些不该有的规则就应该让它过去,但是一个人做不到,应集体来做。

王焕青 石家庄之二 1994 布面油彩 80×100cm

后来见到河北这些油画家里,焕青脱颖而出,1994年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选是在朝阳区的工人体育馆里。全国的美术作品经过各个地方的筛选后,集中到这里来,我们这些评委就在一排排的看台椅子之间,来观看这些送来的作品,条件其实很艰苦的,但是大家很认真。那时比我年纪大的评委有很多,都在很认真地看。那次河北送来的作品特别突出,其中最突出的我认为就是焕青的作品。画的一个城市,有一种编码式的符号性的形象在里面。我当时很注意这件作品,那一年大家对河北的评价很高,所以河北入选的作品很多。

从那以后我一直对焕青很关注,那时候还不认识,后来认识以后,焕青好像又做了很多别的事情,他那时候写诗、写文章、编剧本、做导演、拍电影。所以我对他的认识逐步加深,后来跟他成为知己。与他交谈让我感受到,他学养深厚,是“85思潮”的艺术家里少有的。

III. 以纯真的力量持守艺术精神

今天蜂巢给他做个展,找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既延续八五时期所有应该概括的东西,从那走过来,并且还一直在拓宽自己的前路,而且到今天他的作品还有这么强的冲击力、震撼力、创造力。所以我觉得蜂巢选对了一个标本

艺术家王焕青制作装置

“85思潮”到今天,能够坚持这种艺术精神的人其实很少了。“85思潮”精神,就是对艺术那种热烈的追求和一种纯净的东西在驱动着。因为艺术就是一个无中生有、天马行空的事情。所幸有一批人,他们面对非常现实的世界,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太过于浪漫,甚至被称为疯子的人。他的疯劲就表现在面对艺术可以忘掉一切,甚至忘掉自己生命里重要的诉求。这些人以纯真所做的艺术,一定有着很强的力量。到今天我想问,还有几人具有这种品质呢?王焕青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性格里有些唐吉诃德式的东西,唐吉诃德就是面对风车、面对空无可以勇敢地往前冲上去。王焕青在今天还在践行这种精神。

王焕青 红色的石家庄 1996 布面油彩 135×150cm

王焕青 《新青年》 2013-2015 布面油彩、丙烯 200×135cm

IV. 知行合一的寻梦人

我觉得焕青一直在实现一种八五以来,或者从更早时期以来所寻求的梦。我觉得有梦可寻是一种难得的。因为有的人梦没有了,早就没有了,这个世界太现实,事情太多太多,甚至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哪有梦可寻?但是我觉得焕青一直在寻,焕青写诗、做剧本、拍电影,他其实一直把这些以前想做的事情都在做。所以我看焕青现在做的作品,容我很直率地说,焕青某些装置可能有些粗糙,但是这种粗糙在我看来恰恰是很可贵的东西,可贵在于他完全用意志力来铺就,用他自己品质打磨,用他的审美告诉你,我这样做就够了。这恰恰是他这么多年的艺术判断与艺术才华的一个集中呈现。

艺术家王焕青制作装置

我觉得对作品那种本质的追求和放达,他能融合在一块。他的这些装置作品跟其他作品都是浑然一体的。在他这里,我看到一个人的才华,可以不停地发酵。前不久他在做一个电影,在一个工作台上,自己用一些马粪纸、鞋盒弄起来,涂涂抹抹,搞的乱七八糟,一些东西刷上去,再打上光,拍出来之后完全是荒野大城堡,我看的很惊讶。这需要想象力,还有实践能力。

艺术家王焕青在工作室创作

所以我觉得蜂巢为王焕青做这个展览是选对了人。如果说能够概括八五到现在三十几年,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和当代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运动,在这个找一个人,我觉得王焕青是一个典型,而且一直是用真挚的情怀和才华,这些最重要的品质来组成作品。我想这个展览会引起很好的反响。

/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王焕青| WangHuanqing

1958年生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

1982年至1986年在河北衡水地区群艺馆工作

1987年至2003年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1991年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油画研修班及第六届油画进修班学习

200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与动画专业

个展

2019

“王焕青:85新潮以来的艺术创作”,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部分群展

2018

“既视感:作为符指艺术的绘画”,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7

“潜存的欢愉”,柯木朗艺术园,广州

“艺从心聚”,无忧艺术,北京

2016

“登山者”,艺术粮仓,北京

“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4

“新世纪的探索”,大都美术馆,北京

“再现代”,第三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1964-2014:法中相知相交五十载——中国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巴黎邀请展,巴黎17区市政府,巴黎法国

2011 “一合”,蹬明万荷美术馆,北京

2006

“唇亡齿寒:一个过时的隐喻”,今日美术馆,北京

“今日美术馆馆藏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当代名家作品展”,圣菱画廊,上海

2005

“三种目光”,圣菱画廊,上海

2001

“人民大街与革命路”,20世纪中国油画展

“我老婆”,中国小型油画展

1997

“费正先生”,20世纪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

1995

“人民大街与革命路”,中国油画展

“西部十九点钟”,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三等奖)

1994

“眩晕体验”,新铸联杯中国油画展(优秀奖)

1993

“对音乐的谄媚”,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0

“太极之境”,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

1988

“日全蚀”,第一届中国油画展

1987

“1935·翻身大演操”,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佳作奖)

1986

“米羊画室乡村实验展”,石家庄

1985

“乡间擂台”,第一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二等奖)

“五月红杏”,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其他

16集电视系列剧《边区故事》[北京电视台/河北省委宣传部] 编剧、执行制片人

40集电视系列剧《玻璃漫画》[河北电影制片厂] 编剧/导演/制片人

社会政治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导演

话剧《切·格瓦拉》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 联合导演

音乐剧《鲁迅先生》 [中央实验话剧院] 影像设计

《艺术手册》(文艺研究刊物)艺术总监

/

关于展览 About the Exhibition

王焕青: 85新潮以来的艺术创作

Wang Huanqing:

Artistic Creation since '85 New Wave

策展人| Curator: 夏季风| Xia Jifeng

2019.3.2-4.17


地点 | Venue: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

E06, 798 Art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图文来源: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END

.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