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新民—精神的挺立与思想的力度:宏大时代的反思与重构
搜索公众号:漫艺术,即可快速关注!
此篇内容同步刊发于《漫艺术》2018年第三辑
对话 6(文明的碎片) 350cm×100cm×300cm 木、钢 2004.12 一 2005.3
艺术家傅新民简历
傅新民,号新萌,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雕塑学会会长。
精神的挺立与思想的力度:宏大时代的反思与重构
——傅新民的当代雕塑艺术
文 _谢慧英
今天,在由媒介、技术、商品和资本构筑的缤纷现实中,我们享受着突飞猛进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幸福和愉悦。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精神坍塌与撕裂的时代。正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预言资本社会图景时所感慨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眼花缭乱的现实,像疯狂旋转的涡轮,速度、激情、奢华和无所不在的欲望魅影,使我们身不由己卷入其中,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碎裂为一个个狭小而封闭的“小时代”。
感悟 1(海之梦) 850cm×450cm×550cm 不锈钢、原生性根瘤体 2003.10一12
如果不走近傅新民,你可能会认为,“后革命时期”以来的当代艺术与所谓的“大时代”“民族性”,未免隔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可是,傅新民以令人震撼的方式让它们联结在了一起。他的作品以史诗式的宏大境界和瞻望宇宙、人类、地球和文明的深邃视野,构筑了以思想和精神为内核的大厦。在那些直击心底的作品面前,浮躁褪去,喧嚣的世界突然安静下来,我们不觉间在静谧的庄严感中领受久违的现代艺术的召唤和洗礼……
感悟 1(海之梦局部) 850cm×450cm×550cm 不锈钢、原生性根瘤体 2003.10一12
傅新民先生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痴迷于文学与艺术创作。20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对现实和艺术的思考逐渐深入,他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水墨画和根艺创作与内心某种更为急欲传达的思想之间的距离。这种思考,来自他丰富的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自然生态问题、环境恶化、资源危机、能源匮乏等,这些是物质层面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这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困境:比如在现代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过程中,GDP 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道德系统的崩溃、价值观念的迷失、信仰和良知的沦丧、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拜金主义甚嚣尘上......
感悟 3(蛹) 直径 1000cm 高 900cm 钢、木、树脂 2002.4一6
感悟 3(蛹局部) 直径 1000cm 高 900cm 钢、木、树脂 2002.4一6
如何寻找一种适切的表现方式,既能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资源,又能连接起对现实的种种思考和更为贴切、鲜活的表现?多年的探索中,傅新民凭借他的勤奋、坚韧和天赋的艺术领悟力、创造力义无反顾地踏上艺术探险之旅,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傅新民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是对自然、对宇宙、对生命和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思考。在观念和技巧上体现了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当代品质,另一方面又融汇了中国的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始终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种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相生相克而和谐融通的境界。自然根材与工业材料的组合,经过艺术家的独特构思和富于创造力的点化,便立时具备了厚重的精神内涵。呼之欲出的思想深度、力度与大气、宏阔的艺术造型相结合,无论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内在的审美感受,都让人体会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力,给予观者以心灵的冲击和碰撞。
织造 6 直径 300cm 不锈钢、块根 2003.7
傅新民的当代艺术创作已形成了相互联系、互相生发的九个系列,每个系列由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若干作品构成。这既是他艺术探索历程的一部“小历史”,也是他亲历和见证 20 多年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历史”的精神印迹。九大系列分别是“织造”“穿行”“裂变”“蜕变”“凝固的风景”“感悟”“对话”“规正”“流淌”,其主题意蕴指向对当下全球化的生态危机、环境问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人类和现代科技文明、商业文化的忧思,对普遍存在的从自然到生命、到社会、到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异化的焦虑和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与复归,对自然生命力的张扬以及走出困境、渴望新生的热切呼唤。着眼于构建和谐、理性的人类社会一文化一精神秩序,他的艺术触觉还延伸到了如何对失序、失范、失衡、“失神”的现实进行重建和校正的深度思考。可以说,“存在”的主题在傅新民的创作中得到了富于广延性与纵深性的艺术呈现。
凝固的风景 3 850cm×200cm×800cm 钢、银杏木 2004.8一12
对傅新民当代艺术创作进行历时性梳理,可以看到时代、社会、现实的激荡与艺术家个人心灵跃动之间意味深长的互动互生,现代与传统、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对话、碰撞与交融是如何发生、成为强大的在场并持续地向深处挺进。他的当代艺术创作可以分为持续深入的四个阶段:2001 一 2002 年:从传统艺术框范向现代观念和视野转化的“破局”期。和学院派艺术家对社会的相对疏离不同的是,傅新民的职业背景的生活环境本身就与社会和现实密切同一。当他对社会和当下现实的观察、体验、思考越丰富,就越发感觉到传统艺术思维模式与当代现实和时代脉搏的隔阂。这使他意识到必须打破框范,寻求一种新的艺术方式来传达。于是他开始尝试从传统儒释道文化内蕴中去探叩人类的命运、困境以及如何获得良性发展的主题。
凝固的风景 3局部 850cm×200cm×800cm 钢、银杏木 2004.8一12
2003 一 2005 年:确认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开新期”。在艰辛的探索中他找到了打开当代艺术之门的新路径,将原生朽木、根瘤、根须和现代工业金属、工业废旧材料等结合在一起,开拓出了前所未有的表意空间。当打破了来自传统美学静态、内省式的趣味,傅新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他的兴味和意绪穿梭交错于历史、现实、未来和宇宙、自然的广袤时空,他的思想常常从经验的切身感受中延展到人类的生存状况的观省。
蜕变 9 直径 240cm 高 280cm 木、不锈钢 2012.3一5
2006-2013 年:来自宏大视野对现实的审视,无法搁置对人类生存危机的忧思,是感悟、思想和观念熔铸汇通的“深进期”。聚焦于人与自然、工业社会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类在现代文明中的精神迷失、生存困境等问题的沉思,他力求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事物运动、变化的丰富形态,捕捉天地万物和社会发展的秩序与规律。
2013 一 2018 年:通过艺术的方式介入现实,回应现实,对处于裂变和失序状态的社会一文化一精神秩序进行审美化的“建设期”。多年的艺术感悟、沉思和强烈的关怀意识,使傅新民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如何走出后现代式的主体沦陷与价值虚无,在警惕、反思理性专断的同时仍然高扬理性的浩然大道,以实现对破碎的精神世界的重建与再造,成为近几年他集中思考的课题。不论古今,艺术所要传达和表现的总是关乎人的情性、精神,这里面总有人性的某些永恒不变的东西。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是,我们处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很多经验、体验和感受大大有别于传统社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已不可能再是传统文人式的、个人化的审美自娱,而是要用艺术的方式介入现实,回应现实。他首先得是一个思考者,一个审视者,是一个对既存现实保持怀疑乃至于时时感知其潜在危险的敏感分子。
凝固的风景
与中国古典艺术注重士大夫个人化的审美情趣的表现不同,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在于它始终保持对公众经验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质疑,必须参与到公共话语谱系中才能承担它的使命。失去了与公众视野的交流,失去了对现实的参与和对话,也就失去了当代艺术根源性的生命力。中国当代艺术目下的狭窄格局,根本原因在于许多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拒绝了与公众和社会的交流、对话,一是在经验领域疏离了万象纷纭的现实,二是在观念和意识上未免画地为牢,在以“精英文化”标榜自我的同时消解了公众的知解力。这样,艺术创作就成了从观念到观念的符号游戏,或者成了小群体自娱自乐的“会所艺术”,沉溺在所谓的“小资情调”中不可自拔。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资本的强势介入,当代艺术的指标无疑越来越偏向于商业利益的权衡和趋附。一方面是艺术市场的骤然勃兴和艺术家们对商业价值的空前热衷,另一方面则是当代艺术与社会和公众的日益疏离。一部分在艺术市场上取得辉煌战果的“当红”艺术家受到了从艺术家群体到公众的普遍膜拜,而大多数在商业角逐中最终落败或较为黯淡地大部分艺术家们或是为生存苦苦挣扎,真正气定神闲、泰然处之者自然稀缺。在这样的情形中,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令人遗憾地陷入单一化价值评判的危机之中。
规正.追序 1 240cm×100cm×245cm 原生性根、不锈钢 2013.6 一 20
傅新民的艺术创作则让我们重新领略了当代艺术“宏大叙事”的魅力和气魄。他让我们看到,当代艺术不仅可以走出个人主义的封闭与狭隘,而且能够创造大天地、大境界,传达出真正的“当代性”“中国性”。当代艺术走向阔大境界,重建精神的张力,是不能拒绝向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脉获取滋养,也不能脱离现实的大地一意在所谓艺术的“眩晕”“震惊”中徘徊,更不能拒绝对公众视野及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敞开和触碰。在物质汹涌而精神匮乏的消费时代,回到艺术的本原,返归社会,直面公众,言其所应言,为其所当为,担其所能担——傅新民以精神的挺立和思想的力度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条不容忽视的路径。
傅新民版面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漫艺术》“内观与旷达”专刊!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
本周热门
更多- 01 陈文骥:边缘化是我的生存习惯
- 02 谭平 : 从空间里长出来的绘画
- 03 徐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光亮
- 04 尹朝阳 : 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
- 05 丁立人:我画《西游记》
- 06 徐累: 普适的内观
- 07 沈勤:放逐的诗意
- 08 岳敏君:持续虚无
- 09 武艺:内观与旷达
- 10 尚扬 :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