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墙:艺术不仅仅只源于生活

作者:漫艺术 2019年01月14日8560 次阅读


搜索公众号:漫艺术,即可快速关注!
此篇内容同步刊发于《漫艺术》2018年第三辑






艺术家陈墙



1960 年生于中国湖南

1989 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现工作和居住于上海





作品18-2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200cm×150cm

2018

艺术不仅仅只源于生活


文_陈墙

艺术不仅只源于生活,它更源于人、源于人的心灵。艺术本质的目的也不是讲故事和传递意愿,更不是再现生活。如果这故事、意愿和被再现的生活很有艺术味,那也只能说明它们被赋予了艺术的元素,但这不是艺术本身。艺术不但不反映生活,相反,生活却要对艺术负有宽容并记录和呈现的责任。成全艺术就等于成全心灵。

生活是人类生存于大自然,并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总体的概括,在生存的问题上强调实用的有效性。也正因为这种实用性,造成了对艺术本质的排斥,因为艺术的本质在生活的实用性上是无效的。


作品18-11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80cm

2018


作品18-14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80cm

2018

生活的有效性为我们建立了一种共识下的常态意识,让思想和行动都处于这种明确的常态意识范围,实用与有效在这个范围里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艺术的本质却不属于这个范围。这种常态意识在充分追求远大、实际而智慧的目标行程中,如遇艺术活动并陶醉其中时,会发现我们不得不放弃掉那些常态意识。放弃常态意识就是发现艺术的开始,也是艺术创作的开始。


作品17-16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200cm×320cm

2017


作品17-19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200cm×320cm

2017

我的艺术不再现生活,我的艺术更源于我自己。其实我对生活与艺术的认识是,生活养生,艺术养心。生活是生命与大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发生的所有现象的记录;是对生命过程中经验与智慧发展状态的一种呈现。如果世上没有生命,那这种记录和呈现的生活形式将不复存在。所以,生活也是源于生命的,如同艺术也都源于生命、源于人、源于人的心灵,如同精神源于身体一样,源于人类这个特殊物种。当然,没有艺术,人照样能生活。那为什么人还需要艺术呢?那是因为生活让心灵不满意了,因为艺术能够给予心灵于生活无法给予的额外的慰藉。


红黄蓝 - 红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80cm

2018


红黄蓝 - 黄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80cm

2018

红黄蓝 - 蓝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80cm

2018

心灵与艺术之间的桥梁是感知。感知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感知也是生命联系内外世界的通道。感知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窗户、是生命的见证。感知是心灵的弦,心灵就是通过这根弦来感知艺术的。

其实,艺术就是关于感知的艺术。


红黄蓝-红白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x80cm

2018


红黄蓝-黄白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x80cm

2018


红黄蓝-蓝白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00cmx80cm

2018

那么感知艺术的什么呢?是通过艺术感知意愿?感知想法?还是感知表现?这些都不是艺术的本意。这些是政治、哲学和文学的领域。艺术的本意是让感知重获新的感知,是感知难以感知的感知,是关于感知方式、关于现有视角之外的感知,是关于感知现有经验中出现的小小意外,是强调方法论中的自由主义,是对思维惯性的突围,是对文字边界的突破,是对感知边界的冒犯……艺术的本意只是想让你从现有经验以外,带回来哪怕只有一点点但还无法命名的、正在进行时态的、陌生的感知和气息。在这里,主观的想法、叙述和愿望表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作品有没有从现有认知的疆域里向外扩张出一小块新的不同于现有的疆土来。给我们的认知再添一点新意。


作品17-21

布上宣纸 墨 油画

120cmx180cm

2017

这一切的动力如同地心的引力,让心灵通过感知直奔艺术。像是艺术与感知之间的躲避与追逐,艺术的真身就藏于“荒芜”的未知,在躲避追逐的同时,还要提示给心灵于它所在方位,却又永不现身。似乎这艺术方位才是心灵的归宿,也似乎只有对艺术永不停息地追逐才能让心灵永获新生。


无题

纸本油画

110cmX150cm

2018


无题

纸本油画

110cmX150cm

2018


无题

纸本油画

79cmX109cm

2018


无题

纸本油画

110cmX150cm

2018


陈墙版面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漫艺术》“内观与旷达”专刊!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